第一书记马毛毛:不当过客真心为乡亲办实事

农业分类信息网(qiu-wang.com)以下是农业人物为大家提供的第一书记马毛毛:不当过客真心为乡亲办实事的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不当过客真心为乡亲办实事

——记泽州县南村镇伏头村第一书记 马毛毛

 

 

 马毛毛在和村民原先果聊天,一起看原先果家的全家福。本报记者 关云 摄 

  在泽州县南村镇的西南部,有一个叫伏头村的小山村,那里井水甘甜,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村里留守的老人过着简单的生活,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走了回、回了又走。没有人在意这里的山山水水,伏头村贫困面貌多年没有多大变化。 

  2015年8月,在泽州县人社局工作的马毛毛到伏头村担任第一书记。刚到村里,山村美景吸引了她,让她有了更大的想法:把伏头村的旅游业发展起来,让老百姓富起来。由此伏头村这潭水泛起了波澜,发生了可喜变化。 

  一张全家福打开了乡亲的心扉 

  7月13日,记者走进伏头村。初见马毛毛,这个“85后”第一书记活泼大方。别看她身材弱小,但曾经的军旅生涯,让她骨子里透着一股刚毅和坚韧。当问及为什么放弃机关工作到农村当第一书记时,她的回答很肯定:换一个工作环境,让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 

  从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环境,最大的困难是“沟通”。从工作条件舒适的机关,到各方面都较差的基层,最现实的是“适应”。马毛毛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伏头村支部书记50多岁,而她一个“85后”,无形中就产生了代沟。她想和村里的干部深入沟通,但不知道话怎么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她。 

  马毛毛走马上任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是迅速和这里的人打成一片,让村民了解自己,接受这个“外来人”。 

  可事情没那么简单。马毛毛发现伏头村全村40多户170口人,常住人口仅有30来口,都是留守老人。老人们背后说:“这个城里来的闺女,也就是来我们村镀镀金,休闲休闲,就回了。”村民们见她无非象征性地打个招呼,没有人把她这个第一书记放在眼里。 

  马毛毛没有气馁,更没有打退堂鼓。她将自己的名字和电话号码制成小卡片,送到这些老人手中,一再嘱咐无论任何事情都可以找她。工作之余,她还会主动找老人聊天,干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时间长了,马毛毛发现,这些老人的子女在外打工,儿孙在外读书,他们最思念的还是自己的亲人。想到这里,她心里迸出一个想法:给这些老人拍一张全家福照片,让他们想亲人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 

  2016年大年初一,马毛毛就带着泽州县摄影协会一行人,挨家挨户给村民拍了全家福。当照片送到大家手中时,许多老人十分感动,纷纷悬挂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记者来到卫小相、原先果老人家中,老两口笑嘻嘻地拿出了自己的全家福。原先果说:“这丫头真贴心。我们长这么大从来没有照过全家福,还是20寸大的。” 

  为了能和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及时沟通,马毛毛建立了微信群,把村里的一些事情发在群里,还经常在群里说说老人们的生活近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渐渐地接受了这位年轻的第一书记。 

  一张照片温暖了全村人,一个微信群拉近了大家心。记者跟随马毛毛在村里走了一圈,一路上都是大家的关心和问候,“闺女,中午来家里吃饭吧!”“这几天天气潮,记得把被子拿出来晒晒呀!”。如今,马毛毛真正成了伏头村人。 

  一次徒步行走,一次爬山探路 

  到村里当第一书记,马毛毛最初没敢指望取得多大成就,能确保工作上不拖后腿,不给村里添麻烦,她就心安了。但在实际中,当她和朋友提及伏头村时,大家都不知道这个村子,就连一些曾经在南村镇工作过的人都不知晓。这深深触动了马毛毛,她决定让伏头村出名。 

  听村里人说,伏头村三面环山,尤其是村边的佛头山环境好、植被覆盖率高,每到夏季,凉风习习,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当地就有“想凉快,上佛头”之说;山上还有好多景点,个个都有故事,如佛头山上建有寺庙,还留有侵华日军的战壕,神仙座相传为托塔天王李靖与随从小憩所留;更为神奇的是,这个村子双胞胎多达7对,按人口比例计算,比鲁村还多,村里人都说和这里的井水有关。伏头村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为何不做起这篇文章呢? 

  马毛毛和村党支部书记卫吉旺谈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被泼了一盆凉水。卫吉旺对她说:“搞乡村旅游,投入大收效慢,我们村一穷二白,拿什么来发展旅游。你还是安安分分工作吧。” 

  马毛毛是一个倔强的女孩,认定的事从不轻言放弃,通过两件事赢得了卫吉旺和村民的支持。第一件事是一次徒步行走。村里距市区有多远,开车需要多长时间能过来,村里人只能说个大概,没有人能够精准的说出来。要想掌握第一手资料,就必须实地看看。为此,她在没有打招呼的情况下,从市区到村里来了一次4个多小时的徒步“旅行”。一到村里,她就找到卫吉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从市区凤台街西段到村里,一共18.3公里,步行需要27000步4个小时,开车需要20多分钟,这是精确距离。城里人来村里很快很方便!” 

  第二件事她亲自到山上勘探了旅游线路。卫吉旺说:“村里人十几年没上过山,山路早已长满荆棘不复存在,毛毛硬是在荆棘中拱了三个小时,寻访山上的景点。当时她的脸晒得通红,胳膊和腿上划得都是伤,真让我刮目相看。” 

  一次徒步旅行,一次爬山探路,虽然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马毛毛心里暖暖的。因为她发现,村里人看她的眼神不一样了。 

  其实,马毛毛心里很明白,发展乡村旅游,单凭一己之力难成大事,需要村两委共同发力。为此,马毛毛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着手改变两委干部作风方面的弊端。她一方面以身作则,事事冲在前,参加义务劳动,起早贪黑监督村里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组织带领村党员学习党章和省、市、县、乡有关政策文件,逐渐把党员干部的心凝聚了起来。同时细化和健全了“三会一课”制度、“四议两公开制度”等制度,使伏头村党组织面貌焕然一新。用卫吉旺的话说:“小马这闺女不简单,把我们这个支部带活了。” 

  一条旅游路让村民看到了希望 

  发展乡村旅游,对伏头村来说是件新鲜事,卫吉旺没有经验,马毛毛也是两眼一抹黑。她来到县旅游局取经,得到的建议是:先把上山道路打通,做好前期的宣传工作,之后引来外资开发景点。 

  有了方向,说干就干。马毛毛找来了摄影师,把村上的景点逐一拍摄下来,根据村里老人的叙述,为各个景点编撰好传说、故事,她还想好了宣传语:山·动我心,乡·约佛头。在她的努力下,一本漂亮的宣传册很快被制作出来,泽州旅游微信公众平台也刊登了伏头村的风光美景。藏在大山深处的伏头村逐渐揭开了美丽面纱。 

  与此同时,在县交通局、旅游局、农委、下乡办等部门的支持下,伏头村上山道路开始动工。刚开始,留守老人用传统的锄头、铲子掘进,三五天不见成效。马毛毛找来了挖土机,仅用半个月时间,一条长9千米、宽3米,遍布各景点的山间观景道路显现了雏形。“修这条路真不容易。路是土路,一下雨路面被冲刷得支离破碎,我们又重新平整、修补,到现在已经反复了四次。”马毛毛说。 

  路修好了,宣传出去了,开始有游客慕名前往伏头村。记者依次浏览了佛头山、石尖山、神仙座、藏兵洞等景点,在石尖山,登高望远,泽州山川尽收眼底,十分壮观。沿途山上遍布核桃、山桃树,采下来品尝,清香可口。村里的老人们也都说:“毛毛还真为村里干了件大实事,我们现在经常在这条新修的道路上散步、观景,希望村里的旅游快点发展起来。” 

  “本月初,村里还开了一家农家乐。”马毛毛说,人来了,总得有吃饭的地方。农家乐的主人任小肉,今年60岁。年轻时候,她和丈夫常年在附近乡镇卖小吃。当马毛毛和她说开农家乐时,高兴地答应了。她说:“年纪大了,不想跑了,开农家乐还能挣个养老钱。”任小肉的农家饭店,用得菜全部是自家菜地的,很受欢迎。 

  眼下,伏头村上下正在准备一件大事——7月21日(农历六月十八)的传统庙会。原先果说,“村里的庙会已经28年没组织了,老人们还有印象,年轻人根本不知道这个日子。” 

  把村里的传统庙会办起来,马毛毛有自己的想法,一来可以凝聚村里的人心,增强村民的认同感;二来借机邀请县、镇、附近村的各界人士来村里,搞一次伏头村旅游形象宣传。“目前已经联系700人,村委会楼前的主街道会挂满图片供大家参观,还申请了县里的文化下乡项目,有综艺晚会让大家乐呵。”马毛毛说,村两委成员各有各的工作,有负责安全的,有负责接待的……大家都拧成一条绳,决心把这次庙会办好。 

  马毛毛说,村里的山泉水通过初步化验,水质非常好,下一步村里就要在水上大做文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一说起村里的事情,马毛毛就滔滔不绝,朋友们说她变了,变得“着了魔”,变得干劲十足。马毛毛就是这样一个不当过客,真心为乡亲办实事的年轻人。如今,她期待庙会日的到来,更期冀伏头村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梁冰清

上面就是农业人物为大家带来的:第一书记马毛毛:不当过客真心为乡亲办实事的全部内容了,更多的相关信息请关注农业人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