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兆飞:“倔老头”和他的乡村书屋

农业分类信息网(qiu-wang.com)以下是农业人物为大家提供的鉴兆飞:“倔老头”和他的乡村书屋的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报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赵 磊

  这两天,山东鱼台县遭遇了一场低温天气。一大早,大蒜种植户鉴保强就走进“鉴洼乡村书屋”找寻大蒜防寒防冻的良方。原来,为将低温天气对农作物的损失降到最低,书屋的主人鉴兆飞迅速与县农技部门联系,配送了一批有关冬季大蒜管理等科技书籍充实到书屋。

  熟悉鉴兆飞的村民都知道,这个县城来的退休干部是个“倔老头”,放着城里的福不享,跑到乡下为村民义务开书屋。

  今年63岁的老党员鉴兆飞,退休前在鱼台县环保局工作。退休后,他反复琢磨,晚年是“听渔舟唱晚,看夕阳红遍”,还是“人生重把目标定,莫负夕阳一寸阴”?直到有一次,他回到老家清河镇鉴洼村,发现这个鱼台县最偏远的乡村,尽管有农家书屋,大部分时间是“铁将军把门”;他又跑到镇驻地调查,发现那里既没有书店,也没有借书、租书的场所。村民要想看书,只能跑到25公里外的县城去买。鉴兆飞说:“这几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但文化建设却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了,对于剩下的老年人来说,如果有个看书的去处,岂不是给他们的晚年生活添加了一座精神‘加油站’!再说,村里的孩子放学后也需要有个学习交流的地方。”于是,鉴兆飞不顾家人反对,决定利用老家的院落,回乡创办乡村书屋。

  2011年,鉴兆飞自费5万多元,买来5000多本书,加上亲朋好友送来的,共计1万多本。带着这些书,他回到鉴洼村。家里的老房子年久失修,到处透风漏雨,书橱、椅子等家具更是没有着落,工作千头万绪。他四处“化缘”,每天忙到深夜。一个多月后,他把所有书籍分成16类,仅文学类书籍就排了2000多号,装了满满27节橱子。岁数不饶人,繁琐的工作把鉴兆飞累倒了。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是股骨头坏死,需要马上手术。手术20多天后,鉴兆飞就着急出院了,拖着还未痊愈的双腿,继续为他的“乡村书屋”忙碌着。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被鉴兆飞赋予了新的意义。为了千方百计筹措书籍,他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有一次,鉴兆飞到闺女家去看外孙,临走时,把客厅里的几本画册顺手放进背包里。外孙看到后急匆匆地追出去:“爷爷,那是刚买的,我还没看呢!”有亲戚朋友来看望他,他指着人家带来的营养保健品说:“别花钱买这些东西,要送就送书来,那对我比啥营养品都好使!”

  来书的渠道越来越多,到了2013年,老屋放不下了。鉴兆飞便用自家的承包耕地,换来村头一户村民的闲置宅基地。他把这片宅基地垫高整平,2014年春天,新书屋建成,前面还建了休闲文化广场。这下子,前来参加文化活动和借阅图书的农民更多了。鉴兆飞对前来借书的农民、学生,不收押金,书借走后,还不还全靠自觉。5年多来,共有8万多人次借书,对前来借书的人,鉴兆飞经常提个醒:“有闲置的书就送到我这里来。”因为这句话,这几年前来借书的人送来了近3000本书。

  现在,鉴洼乡村书屋藏书量有近5万本,涵盖了中外小说、政策、法律、种养技术、健康保健等门类。前来借书的人已扩展到鱼台县清河镇的41个村、罗屯镇的十几个村,以及金乡县卜集镇、高河街道办事处的10多个村。

  谈起书屋的作用,村民谢庆标连连称好:“书屋全天开放、随到随借,还不收一分钱,确实很方便。”他说,有一年,自己种的棉花有很多“半羽子”,造成产量大幅下降。鉴兆飞帮他找到了专业书籍,经查证,棉花长“半羽子”的原因是缺锌,应施硫酸锌肥料。他就买了几十元钱的锌肥撒到地里,棉花亩产一下翻了一番多。

  王鲁镇闫庙村种粮大户刘尚明也是书屋的常客,他把这里比作“黄金屋”,“以前在外面打工,撇家舍业,一年忙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去年春节,俺在书屋里听了一场关于种植绿色、有机水稻的专题讲座,随后就流转了60余亩土地搞有机水稻种植。平常日子,遇到种植中的‘疑难杂症’就到这儿来翻阅相关书籍一探究竟。俺种的有机大米年收入8万多元哩”。

  通过不懈努力,鉴兆飞给乡村文化生活注入了生机,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文化的滋润。谈到书屋今后的发展,鉴兆飞计划以乡村书屋为根据地,组建唢呐、秧歌等文艺小分队,并经常聘请农业技术专家等到书屋来授课。“这样,就能把乡村书屋打造成服务农民的综合性文化大院。”鉴兆飞的笑容带着深深的满足。

责任编辑:高雅

上面就是农业人物为大家带来的:鉴兆飞:“倔老头”和他的乡村书屋的全部内容了,更多的相关信息请关注农业人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