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汉脱贫记

农业分类信息网(qiu-wang.com)以下是农业人物为大家提供的光棍汉脱贫记的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邓再良像一面凸透镜,聚焦了扶贫的难点、痛点与发力点,他的致贫原因,他的脱贫故事,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多少会有些启发意义。且看——

  光棍汉脱贫记

  编者按

  在罗汉村与光棍汉比肩劳作促膝交心,在太阳山村爬坡过岭走村进户观察思考,在韩庙村和乡村干部一起寻找发展路径,在三弓村深切感受黎族村民脱贫的决绝意志……这是不久前,本报4名记者参加中宣部组织、为期一个月的“砥砺奋进的5年·精准扶贫驻村采访调研”活动时,每天从早到晚的工作常态。整整一个月,他们分别进驻到湖南、山西、安徽、海南4个不同省份的4个普普通通村庄,沉下心来融入其中,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以新闻记者的职业视角,以荣誉村民的责任自觉,感同身受当地干部群众立志脱贫、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把细腻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化为一篇篇驻村采访见闻报道,不仅呈现出4个村庄父老乡亲对中央扶贫决策部署的心底拥护,对实现整村脱贫、自我脱贫的坚定信心,而且折射着在冲刺全面摆脱贫困这条大路上,中国农民一心跟党走、勤奋埋头干、迎接好生活的时代精神。今天本报特别刊发的,是4名记者驻村采访调研的总结报告,虽然采写视角有别、报道对象各异,但主题只有一个,就是“消除贫困,中国农民在冲刺”!

  本报记者 李朝民

  初见邓再良,颇有戏剧感。5月1日,我到湖南省邵阳县郦家坪镇罗汉村第一天,开始走访贫困户。归途中,邓再良拦住了我,让我去他家看看破房子。

  村支书李金凤帮我解了围,答应了邓再良的诉求。邓再良白眼一翻,转身走了。但他的着装和眼神,引起了我的注意。

  初夏时节,烈日当空,地面滚烫。我穿着T恤衫都有点嫌热。然而,邓再良却裹着灰色棉袄。说话时,灰色的眼珠四处打量。

  李金凤说,邓再良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49岁,光棍汉。以前每逢过年过节,就会找她要钱花,给他安排工作,他又拈轻怕重。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自己的一亩多地,是村里脱贫难啃的“硬骨头”。

  在村民眼中,邓再良不仅穷而且懒,村里只要人多的地方,常常都能看到他“逛来逛去”的身影。“二逛子”是村民私底下对他的称呼。

  邓再良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啥穷了这么多年?如何帮扶才能让他摆脱贫困?他的未来又会是什么模样?我心中充满着疑惑。

  铿锵承诺

  罗汉村,由罗汉和洞田两个村合并而成,因罗汉寺而得名,建村至今已有640年历史。古村内山清水秀,人文厚重,现有邓、李、唐三大姓氏,一直以来,三姓族人和睦相处。

  改革开放后,罗汉村多数人走上富裕路,也有少数人仍处于贫困状态。全村3150口人,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103户368人。多年来,在县乡领导下,罗汉村“两委”矢志不渝,带领村民合力脱贫攻坚。虽然取得成效,但仍有“硬骨头”待啃,比如邓再良。

  5月3日,我在李金凤家见到邓再良,他不紧不慢地坐下,对李金凤说:“李书记,什么时候到我家看看房子?我家房子太破了!”李金凤耐心解释,并告知邓再良,县里已将他的房子纳入危房改建计划。邓再良频频点头,嘴角上扬,不自然地咧嘴笑了。在李金凤家,我们一起拉家常。邓再良说,去年他种了两三分地西瓜,最大的一个17斤重,收入1000多元。

  此后,邵阳县驻罗汉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陈建新从裤兜里掏出300元钱,塞给邓再良。陈建新说:“这300块钱,留给你买肥料。只要你种出西瓜,我们帮你销售。在政府帮助下,你对自己脱贫有没有信心?”

  邓再良说:“有!我今年一定会脱贫!”话音刚落,掌声响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帮邓再良谋划生活,希望他能通过种西瓜来实现脱贫致富。

  我看见邓再良蓬头垢面、胡子很长,便跟他说:“你先把胡子剃掉,然后洗洗头,我有可能过两天到你家去看。”邓再良答应得很痛快。

  第二天中午,我去了邓再良家。邓再良胡子没剃,看到我有点不好意思。到屋里舀了半瓢水,用一把很久没用过的剃须刀把胡子剃了。由于胡茬太硬,邓再良把左上唇刮破了。刮胡子后,换上了李金凤送给他的新衣服,年轻好几岁。李金凤说:“以后要经常刮刮胡子、洗洗头,搞精神点!”邓再良说:“好!”

  这个细节变化,让我觉得邓再良是有希望帮扶起来的。我问:“你说今年一定会脱贫,究竟有没有信心?”邓再良提高嗓门:“有!”李金凤说:“既然说有,那你给我们写个承诺书,行不行?”邓再良说:“行!”转身进屋,邓再良戴上老花镜,在一张废旧的硬纸片上写下了承诺书:

  罗汉村“两委”:

  在政府的帮助下,今年我一定会实现脱贫。我脱贫,我光荣!

  邓再良2017年5月4号

责任编辑:朱瑞

上面就是农业人物为大家带来的:光棍汉脱贫记的全部内容了,更多的相关信息请关注农业人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