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融入农家共拓致富路

农业分类信息网(qiu-wang.com)以下是致富人生为大家提供的第一书记融入农家共拓致富路的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报记者芦晓春

  炎夏时节,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大城子镇的张泉村,山清水秀,凉爽宜人。多年以来,这里的村民一直找不到增收致富的路子,全村一共84户196人,其中54户106人是低收入户,列进了全市待脱贫摘帽的名单。直到一年前,村第一书记季景书的到来,让这里悄然起了变化。

  “感谢上级派来的第一书记帮我卖豆子、倭瓜,去年我们老两口收入到了一万八千元。”村里的低收入户、八旬老人赵玉普满怀感激地告诉记者。

  老赵家的变化正是季景书帮助张泉村摆脱贫困的一个缩影。如今,这里有了第一条的水泥路,第一家村集体经营企业,还有了第一家高端乡村民宿,精准脱贫的路子越走越宽。

  低收入村的变化并非第一书记一人之功,但没有第一书记的扎根付出,改变或许要比村民期待得更迟。回想起刚到张泉村时,这位从北京工业大学选派而来的第一书记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车在蜿蜒的山路上打滑,根本无法开到村里海拔1000多米的最高处,来到村民家里,四壁漏风,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在繁华的北京还有这么贫困的村子,季景书的内心产生了巨大的波澜和疑惑:张泉村的精准扶贫怎么做?

  为了尽快摸清张泉村情况,季景书和村党支部书记赵克信带领两委班子成员,走访每一户低收入村民。“你是来镀金的吧?”“你一个当老师的来我们村你能做啥?”村民心存疑惑地看着这位略显斯文的第一书记,不信任写在了大家脸上。季景书明白要想融入其中,就必须与村民打成一片。为此,他硬是扛着山风、顶着寒冷,走东家,串西家。慢慢地,乡亲们和他开始无话不说。没过多久,他就掌握了全村的基本情况。

  人们常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是念好农村这本经,对很多第一书记来说并非易事。为了拆迁院墙外几平米的违章棚子,季景书晚上十点半仍在村民家里做思想工作;村里两兄弟为了后山墙的滴水沿,差点动手打起来,他第一时间跑去调解,一连跑数次,直到两人握手言和;大年三十,他放弃回家团聚,与村民们一起围着大炕过年。

  为了拔掉张泉村的“穷根”,季景书与干部群众一起想办法,出主意,谋划村子的产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村民眼里不值钱的核桃、板栗、红果、南瓜等,或通过深加工,或通过村校对接,一个个被卖进城里变成了村民增收的特色产品。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产品现在都有了统一销售出口和品牌:“张泉达康”,这是张泉村历史上第一家集体企业,其名称也饱含着季景书的愿望:让张泉村早日奔向小康。

  “张泉不远,京城百里;山路弯弯,时光渐慢;山青水甜,没有雾霾;昼见蓝天,夜数繁星;静心洗肺,此为张泉。”这是季景书触景生情时写下的一首《张泉赋》,他说自己的梦想就是实现此中的景象:一年四季有高端的民宿旅游,在春天欣赏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在夏天避暑纳凉数星星,在秋天采摘,在冬天观雪,满眼都是村民腰包鼓起的喜悦。

责任编辑:王伟

上面就是致富人生为大家带来的:第一书记融入农家共拓致富路的全部内容了,更多的相关信息请关注致富人生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