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惠农政策(一)

农业分类信息网(qiu-wang.com)以下是农业政策为大家提供的今年的中央惠农政策(一)的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日前发布今年在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大多是多年来一直在执行的老政策,但也有今年才开始执行的新政策;老政策有新内容,新政策更有不少“干货”;有的改名了,但内容基本没变,有的名没改,但内容有不少新变化。不管咋说,每项政策都是给咱农民和涉农企业的大礼包,里面到底是啥,咱们打开看看。

  1.种粮直补:种粮的农民才有

  中央的政策很明确,今年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补贴资金140.5亿元,资金原则上发给从事种粮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农资综合补贴:用于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资成本

  这也是个老政策了,今年仍继续执行,补贴资金按照动态调整制度,根据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及时安排和增加补贴资金,合理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2014年10月,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今年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

  3.良种补贴:对马铃薯和花生开展补贴试点

  中央财政已经安排今年的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03.5亿元。今年要全覆盖的品种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和我省信阳的冬油菜,同时,今年开始对马铃薯和花生在主产区开展补贴试点。

  具体的补贴金额是: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每亩补贴10元,水稻、棉花每亩补贴15元,马铃薯一、二级种薯每亩补贴100元,花生良种繁育每亩补贴50元、大田生产每亩补贴10元。

  补贴方式是:水稻、玉米、油菜补贴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方式,小麦、大豆、棉花可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或差价购种补贴方式。到底是采取什么方式,由省级政府按照简单便民的原则自行确定。

  4.农机购置补贴:也补贴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今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范围内实施,补贴对象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也就是说,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购置农机,也能得到补贴。

  补贴的机具有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统一标准的定额补贴,就是说,同一种类、同一档次的农业机械,在省域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不允许对省内外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实行差别对待。

  补贴的定额体现为:一般机具的中央财政资金单机补贴额不超过5万元;挤奶机械、烘干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2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5万元;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25万元;大型甘蔗收获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40万元;大型棉花采摘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60万元。

  我省是纳入《全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实施规划》的省份,今年要深耕1600万亩。根据今年的政策,我省可以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安排补助资金(不超过补贴资金总量的15%)用于在适宜地区实行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还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承担作业补助任务,开展跨区深松整地作业等社会化服务。

  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今年在我省试点

  今年开始,在包括我省在内的多个地方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工作。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与农机购置补贴相衔接,同步实施。

  报废机具种类是已在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登记,并达到报废标准或超过报废年限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按报废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机型和类别确定。拖拉机根据马力段的不同,补贴额从500元到1.1万元不等;联合收割机根据喂入量(或收割行数)的不同,分为3000元到1.8万元不等。

  6.新增补贴:优先支持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

  今年要调整完善补贴政策,安排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资金共234亿元,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

  7.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与去年持平为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今年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格每50公斤118元,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保持2014年水平不变。

  8.产粮(油)大县奖励:今年加大奖励力度

  中央财政今年继续加大产粮(油)大县奖励力度。为改善和增强产粮大县财力状况,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2005年,中央财政出台了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去年,中央财政安排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351亿元。

  具体奖励办法:依据近年全国各县级行政单位粮食生产情况,测算奖励到县。对常规产粮大县,主要依据2006~2010年五年平均粮食产量大于4亿斤,且商品量(扣除口粮、饲料粮、种子用粮测算)大于1000万斤来确定;对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在主产区产量或商品量列前15位、非主产区列前5位的县也可纳入奖励。上述两项标准外,每个省份还可以确定一个生产潜力大、对地区粮食安全贡献突出的县纳入奖励范围。在常规产粮大县奖励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2006~2010年五年平均粮食产量或商品量分别列全国前100名的产粮大县,作为超级产粮大县给予重点奖励。奖励资金继续采用因素法分配,粮食商品量、产量和播种面积权重分别为60%、20%、20%。常规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与省级财力状况挂钩,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奖励系数。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由中央财政测算分配到县。常规产粮大县奖励标准为500万~8000万元,奖励资金作为一般性转移支付,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使用,超级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用于扶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在奖励产粮大县的同时,中央财政对13个粮食主产区的前5位超级产粮大省给予重点奖励,其余给予适当奖励,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本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

  产油大县奖励由省级人民政府按照“突出重点品种、奖励重点县(市)”的原则确定。中央财政根据2008~2010年分省分品种油料(含油料作物、大豆、棉籽、油茶籽)产量及折油脂比率,测算各省(区、市)三年平均油脂产量,作为奖励因素;油菜籽增加奖励系数20%,大豆已纳入产粮大县奖励的继续予以奖励;入围县享受奖励资金不得低于100万元,奖励资金全部用于扶持油料生产和产业发展。

  9.生猪大县奖励:今年继续实施

  今年,中央财政继续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

  为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生猪养殖积极性,去年,中央财政安排奖励资金35亿元,专项用于发展生猪生产,具体包括规模化生猪养殖户(场)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的支出,以及保险保费补助、贷款贴息、防疫服务费用支出等。奖励资金按照“引导生产、多调多奖、直拨到县、专项使用”的原则,依据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权重分别为50%、25%、25%进行测算。

  10.农产品目标价格:探索农产品价格市场形成机制

  这是从去年开始实施的新政策,目的是减少政府补贴对农产品价格的扭曲,探索农产品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逐步使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

  目前,这项政策表面看与我省关系不大,实际上,我省不少农民在这个政策实施区域承包耕地从事相关农产品生产,该政策与这些农民密切相关。今年,国家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其中,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水平为每吨19100元。

  去年,国家启动了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积极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

  11.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引导地方主动救灾

  去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资金,在主产省实现了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在西北实施地膜覆盖等旱作农业技术补助,在东北秋粮和南方水稻实行综合施肥促早熟补助,对南方台风和洪涝灾害安排了恢复农业生产补助,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对于预防区域性自然灾害、及时挽回灾害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在去年建立的地方先救灾中央后补助的救灾机制基础上,中央财政继续按照这个机制引导地方主动救灾。

  12.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中央财政安排20亿元

  中央财政今年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在建设好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的基础上,突出抓好5个市(地)、50个县(市、区)、500个乡(镇)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试点,同时在60个县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试点。

  为提升创建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补助标准、不同作物间的示范片数量和承担试点任务的市县进行适当调整。严格实行项目轮换制,对连续三年承担高产创建任务的示范片,要变更实施地点。

  鼓励开展不同层次的高产创建,探索在不同地力水平、不同生产条件、不同单产水平地块,同步开展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原则上中低产田高产创建示范片数量占总数的1/3左右。

  通过项目实施,试点试验,集成推广一批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带动实现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可持续,进一步提升我国粮棉油糖综合生产能力。

  13.菜果茶标准化创建:加大对种植大户、专业化合作社、龙头企业支持力度

  今年,继续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在蔬菜、水果、茶叶专业村实施集中连片推进,实现由“园”到“区”的拓展。特别是要把标准园创建和老果茶园改造有机结合,与农业综合开发、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实施紧密结合,打造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的高标准、高水平的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和标准化示范区。

  为实现蔬菜周年均衡供应,重点抓好“三提高”:一是提高蔬菜生产能力,继续抓好北方城市设施蔬菜生产,积极争取扩大试点规模,提供可复制的技术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及北方冬春蔬菜自给能力。

  二是提高蔬菜生产科技水平,加快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多抗的蔬菜新品种,重点选育推广适合设施栽培的茄果类新品种,蔬菜标准园创建以集成示范推广区域性、标准化的栽培技术为重点,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水平。

  三是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水平。今年,在菜果茶标准化创建项目的资金安排上,加大对种植大户、专业化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标准化生产的支持力度,推进蔬菜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

  14.测土配方施肥补助:开始进行对新型经营主体的补贴试点

  今年,中央财政投入资金7亿元,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免费为1.9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5亿亩以上。

  在项目实施上,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取土化验、田间试验,不断完善粮食作物科学施肥技术体系,扩大经济园艺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实施范围,逐步建立经济园艺作物科学施肥技术体系。

  加大农企合作力度,推动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探索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配方肥使用补贴试点,支持专业化、社会化配方施肥服务组织发展,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施肥技术服务。

  15.化肥、农药零增长补贴:开展低毒生物农药补助试点

  为支持使用高效肥和低残留农药,从2014年开始,中央财政安排高效缓释肥集成模式示范项目资金300万元,在河南等5个省重点推广玉米种肥同播一次性施用高效缓释肥料技术模式和地膜春玉米覆盖栽培底施高效缓释肥料技术模式。

  其实,从2011年开始,国家就启动了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贴试点。

  今年,财政专项安排996万元,继续在北京等17个省(市)的42个蔬菜、水果、茶叶等园艺作物生产大县开展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助试点,补助农民因采用低毒生物农药而增加的用药支出,鼓励和带动低毒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

  16.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今年安排8亿元

  这个政策的名字原来叫“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从去年开始,名字改成“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8亿元资金,鼓励和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民还田秸秆,加强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

  一是全面推广秸秆还田综合技术。在南方稻作区,主要解决早稻秸秆还田影响晚稻插秧抢种的问题。在华北地区,主要解决玉米秸秆量大,机械粉碎还田后影响下茬作物生长、农民又将粉碎的秸秆搂到地头焚烧的问题。根据不同区域特点,推广应用不同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二是加大地力培肥综合配套技术应用力度。集成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肥田作物、施用土壤调理剂等地力培肥综合配套技术,在开展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试点工作和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大、补充耕地数量多的省份大力推广应用。

  三是加强绿肥种植示范区建设。主要在冬闲田、秋闲田较多,种植绿肥不影响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发展的地区,设立绿肥种植示范区,带动当地农民恢复绿肥种植,培肥地力,改良土壤。

  17.设施农用地支持政策:使设施农业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2014年,国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现行的设施农用地政策:

  一是将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纳入“设施农用地”管理。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包括晾晒场、粮食烘干设施、粮食和农资临时存放场所、大型农机具临时存放场所等设施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不需要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二是细化了设施农用地管理的要求。生产设施、附属设施、配套设施用地占用耕地的,不需要补充耕地,鼓励采取耕作层剥离等技术措施保护耕地,签订土地复垦协议,替代在实践中很难做到的“占一补一”要求。平原地区规模化粮食生产配套设施建设,选址确实难以避开基本农田的,允许经论证后占用基本农田,并按质保量补划。鼓励地方政府统一建设公用设施,提高农用设施利用效率,集约节约用地。增加非农建设占用设施农用地时,应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义务。

  三是将设施农用地管理制度由“审核制”改为“备案制”。按照国务院清理行政审批的整体要求,将设施农用地管理由审核制改为备案制,在简化设施农用地审批程序的同时,要求乡镇、县级人民政府和国土、农业部门依据职责依法加强监督管理,并将设施农用地管理情况纳入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落实共同监管责任。

  18.现代种业发展支持政策:继续推进种业体制改革

  今年,国家继续推进种业体制改革,强化种业政策支持,促进现代种业发展:

  一是实施中央财政对国家制种大县奖励政策,采取择优滚动支持的方式加大奖补力度,将主要粮食作物制种保险纳入财政保费补贴目录,支持制种产业发展。

  二是继续开展新品种展示示范,在国家粮棉油主产区140个大县建立新品种展示示范点,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和技术培训,为农民选择优良品种、选用先进栽培技术提供指导和服务。

  三是继续组织开展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专项行动,保护农民和品种权人利益。

  四是发布种子供需和价格信息,落实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任务5000万公斤,帮助受灾地区生产自救,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五是推进国家玉米、大豆良种重大科研攻关,实施品种审定绿色通道,组织第三次种质资源全国普查,尽快培育和推广突破性品种。

  六是推动科研资源、人才向企业流动。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种业成果权益比例改革试点,推动成果赋权和公开交易转化,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鼓励事业单位种业骨干科技人员到优势种子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19.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支持政策:重点是加快制定质量追溯制度、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

  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构建农产品生产、收购、贮藏、运输等各个节点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产品上市前的全程质量追溯。

  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将重点加快制定质量追溯制度、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推动国家追溯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同时,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基层可追溯体系运行所需的装备条件,强化基层信息采集、监督抽查、检验检测、执法监管、宣传培训等能力建设。按照先试点再全面推进的原则,对“三品一标”获证主体及产品先行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覆盖我国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管理目标。

  20.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支持政策: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制度创设、模式探索、人员培训

  这是个新政策。这个政策按照落实属地责任、加强全程监管、强化能力提升、推进社会共治的原则,把创建活动重点集中于“菜篮子”产品主产县。

  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安排800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制度创设、模式总结探索、人员培训等。

  21.畜牧良种补贴:探索开展优质荷斯坦种用胚胎引进补贴试点

  从2005年国家就开始实施这个政策。去年,投入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2亿元,主要用于对项目省养殖场(户)购买优质种猪(牛)精液或者种公羊、牦牛种公牛给予价格补贴。生猪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猪40元;奶牛良种补贴标准为荷斯坦牛、娟姗牛、奶水牛每头能繁母牛30元,其他品种每头能繁母牛20元;肉牛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牛10元;羊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只种公羊800元;牦牛种公牛补贴标准为每头种公牛2000元。

  今年,国家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并探索开展优质荷斯坦种用胚胎引进补贴试点,每枚补贴标准5000元。

  22.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政策:暂停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

  2014年,中央财政共投入资金38亿元支持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其中,中央财政安排25亿元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安排10亿元支持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安排3亿元支持内蒙古等地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资金主要用于养殖场(小区)水电路改造、粪污处理、防疫、挤奶、质量检测等配套设施建设等。

  今年,国家继续支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但因政策资金调整优化等原因,暂停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一年。

  23.动物防疫补贴:生猪散养户今年可享受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

  我国动物防疫补助政策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一是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补助政策。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小反刍兽疫等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政策;强制免疫疫苗由省级政府组织招标采购;疫苗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按比例分担,养殖场(户)无需支付强制免疫疫苗费用。

  二是畜禽疫病扑杀补助政策。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发病动物及同群动物和布病、结核病阳性奶牛实施强制扑杀。国家对因上述疫病扑杀畜禽给养殖者造成的损失予以补助,强制扑杀补助经费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养殖场(户)按比例承担。

  三是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政策。补助经费主要用于对村级防疫员承担的为畜禽实施强制免疫等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劳务补助。今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7.8亿元补助经费。

  四是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国家对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对养殖环节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给予每头80元的无害化处理费用补助,补助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从今年开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范围由规模养殖场(区)扩大到生猪散养户。

  五是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国家对屠宰环节病害猪损失和无害化处理费用予以补贴,病害猪损失财政补贴标准为每头800元,无害化处理费用财政补贴标准为每头80元,补助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24.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我省也可间接受益

  这个政策的主要针对对象不包括我省,但从消费等角度看,我省也可从中受益。

  为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保障牛羊肉等特色畜产品供给,促进牧民增收,从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2年,这个政策的实施范围扩大到山西等5省和黑龙江农垦总局的牧区半牧区县,全国13省(区)所有牧区半牧区县全部纳入了政策实施范围。今年,国家继续在13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25.振兴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让群众喝上放心奶

  为提高我国奶业生产和质量安全水平,从2012年起,国家实施了“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中央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片区建设以3000亩为一个单元,一次性补贴180万元(每亩600元),重点用于推行苜蓿良种化、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条件和加强苜蓿质量管理等方面。

  今年继续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

  26.渔业柴油补贴:渔业扶持政策中的“老大”

  渔业油价补助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项重要的支渔惠渔政策,也是目前国家对渔业最大的一项扶持政策。今年,国家继续实施渔业油价补贴政策,并对补贴方式和方法进行调整完善,使渔业油价补贴政策与渔业资源保护和产业结构调整等产业政策相协调,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7.渔业资源保护补助:继续实施

  去年,落实渔业资源保护与转产转业转移支付项目资金4亿元。该项目今年继续实施。

  28.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今年是最后一年

  2013年开始,中央对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给予补助,无房户、D级危房户和临时房户户均补助2万元,C级危房户和既有房屋不属于危房但住房面积狭小户户均补助7500元。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的补助对象按长期作业地确定。这个工程实施期限是2013~2015年,目标是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改善以船为家渔民居住条件,推进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今年继续实施这一政策。(待续)

上面就是农业政策为大家带来的:今年的中央惠农政策(一)的全部内容了,更多的相关信息请关注农业政策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