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肝片吸虫病的防治

农业分类信息网(qiu-wang.com)以下是养殖技术为大家提供的羊肝片吸虫病的防治的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肝片吸虫病又称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肝脏和胆管内引起的慢性或急性肝炎和胆管炎,同时伴有全身性中毒现象和隐性症状,可导致动物消瘦,体重下降。肝片吸虫病是危害牛羊的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虫体主要寄生于黄牛、水牛、绵羊、山羊、鹿及骆驼等反刍动物的肝脏和胆管中,也寄生于猪和马属动物,人也有被寄生的报道。羊的感染率一般为30%~50%,个别严重的可高达100%;牛的感染率一般为30%~60%,个别可达90%以上。现将该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病原及流行病学

  肝片吸虫外观呈扁平叶状,体长20~35mm,其虫卵呈长椭圆形,大小为(130~150)μm×(63~90)μm,黄褐色,卵的一端有小盖,卵内充满卵黄细胞,卵细胞不易看清。患病动物临床表现因感染程度、机体抵抗力、年龄、饲养管理条件等不同而异,一般羊体内约有50条虫体寄生时就会出现明显症状;幼羊轻度感染即表现症状。

  该病多发生于潮湿、多雨地区;急性型多发生于夏末秋初;慢性型多在冬、春季节发生。

  2临床症状

  病羊均表现为食欲不振、被毛粗乱无光泽,两眼突出、流泪。病情严重者重度消瘦、贫血,可视黏膜苍白、黄染,粪便稀薄呈黄绿色,尾部因拉稀而附着污便。濒死羊沮丧、叫声尖长。肝区触诊敏感,叩诊可发现肝脏浊音区明显扩大。

  羊群在短时间内遭受严重感染时常表现为急性型,初期病羊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易疲劳;很快出现贫血、黄疸和肝脏肿大等,重症者多在数天内死亡。慢性型多见于急性型耐过羊或轻度感染的病羊,主要表现为被毛粗乱且易断,食欲减退或废绝;贫血,可视黏膜苍白,眼睑及身体下垂部位(如下颌、胸下、腹下等)发生水肿;腹泻。慢性型病程可长达1~2个月,最终衰竭死亡;部分耐过者在饲养管理条件改善后可逐步恢复。

  3病理变化

  剖检病羊,可见皮下水肿呈胶冻样,胸腔、腹腔及心包腔内有多量淡黄色腹水,与空气接触后即发生凝固呈胶冻样,肝脏肿大、充血、出血,表面有纤维素沉着,且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肝脏质地硬化,沿胆管切开肝脏,发现胆管高度扩张,管壁增厚,内有大量肝片吸虫成虫寄生。其他器官无可见病理变化。

  4诊断

  4.1虫卵沉淀法

  取新鲜的粪便5g捣碎后,加5~10倍清水搅匀,自然沉淀约20min,去上清,再加入清水搅匀,沉淀,如此反复2~3次,直至上清液清亮为止。最后去上清液,吸取少量沉淀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检。结果在显微镜下可发现肝片吸虫虫卵,呈长椭圆形,金黄色,一端有卵盖,内有大量卵黄细胞,可区别于其他吸虫虫卵。

  4.2剖检

  解剖发病羊内脏,结果发现肝脏和胆管内寄生大量的肝片吸虫,虫体呈棕红色,体长20~35mm,宽5~13mm,前端呈三角锥形,口吸盘位于锥状突前端,锥底后部明显变宽,形成肩部。腹吸盘位于腹面中线上部水平位置。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综合诊断,确诊为羊肝片吸虫病。

  5防治措施

  5.1药物治疗

  对患病羊投喂驱虫药,治疗常用药物:硝氯酚片,3~4mg / kg体重,灌服,3个月后再用药1次;丙硫苯咪唑片,10~15mg / kg体重,灌服。

  5.2综合防治措施

  (1)定期驱虫。有计划地对羊群坚持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1次。对进行驱虫的羊群应单独圈养,病死羊进行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2)粪便处理。粪便应堆积发酵,以杀死虫卵。

  (3)饮水及放牧。水源与该病的发病率关系密切,因此应保证饮用水清洁卫生,并选择地势高而干燥的牧场放牧。

上面就是养殖技术为大家带来的:羊肝片吸虫病的防治的全部内容了,更多的相关信息请关注养殖技术分类。